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1
大眾網
趙曼
手機查看
“二月二,龍抬頭,大倉滿,小倉流。”“二月二”又叫春龍節、農事節,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。吃龍鱗餅、理發……一系列習俗令這個身處春天的節日暖意融融。
二月二可謂“中國傳統理發日”, 民諺云“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。
(資料圖)
“龍抬頭”的說法源自哪里?
從節氣上說,農歷二月初,正處在“雨水”“驚蟄”和“春分”之間,氣溫回升,大地解凍,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,為不失農時,“二月二,龍抬頭,大家小戶使耕牛。”在春耕將始之時,敬龍祈雨,目的是盼望五谷豐登。
從天文學上來說,我國古代用28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,并劃分為東西南北4宮,東宮7宿由30顆恒星組成,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。每到春分后黃昏時,青龍七宿中的兩顆“龍角星”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,其余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,猶如“龍抬頭”。
(資料圖)
二月二,吃什么?
為取吉利,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“龍”為名,吃水餃叫“吃龍耳”,吃米飯叫“吃龍子”,吃餛飩叫“吃龍眼”,吃面條叫“扶龍須”, 吃油炸糕為“吃龍膽”, 吃麻花為“啃龍骨”,餅也做出龍鱗狀來,稱“龍鱗餅”。此外,“二月二吃豆豆”,不少地方當日還有炒豆子、吃豆子習俗。
二月二,踏青節
宋朝把二月二指定為百花生日,名曰“花朝節”。到了元朝,又有“踏青節”之稱,費著《歲華紀麗譜》記有,“二月二日,踏青節。初郡人游賞,散在四郊。春游千萬家,美人顏如花。三三兩兩映花立,飄飄似欲乘煙霞。”“何日同宴游,心期二月二。”輕衫,細馬,春年少,此時節,日子如詩,時光含香,好景卻不長,愿你不負良辰,一步一歡喜。
傳統節日里的文化味兒
春是四季之始,意味著希望。“二月二”到了,農民們會“打囤圍倉”,一邊還要說著吉祥話,比如“二月二龍抬頭,大囤尖小囤流”,期待到了秋天能有個好收成。
民俗學專家高巍說,“二月二”跟驚蟄日期接近,一聲春雷驚醒了蟄伏的蛇蟲。有時人們會在“二月二”到來后,在床頭、水缸角落里開始,把灰一類的東西撒在地面上,一直綿延到屋外,叫作“引龍回”,期盼將毒蟲們“鎮住”。
無論是理發、驅毒蟲,還是吃盒子菜、龍鱗餅,都是為了趨利避害,取一個“萬事隨心”的寓意。
二月二,龍抬頭,人們許下美好的祈愿,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精氣神十足,讓好運從這頭直到那頭。但所有好運都事在人為,一年之計在于春,有了春的播種才會有秋的收獲,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愿我們每個人都能,不負自己,不負春光。
(大眾網·海報新聞 編輯 趙曼 綜合整理于人民網、新華網、人民日報等)
責任編輯:劉美顯